在四川省眉山市,提起"李妈妈",几乎无人不知。这个温暖的称呼背后,是四川省眉山市李妈妈爱心协会会长李俊英十四年如一日的公益坚守。
一场地震改变的人生轨迹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李俊英正在家中。电视里滚动播放的救灾画面,志愿者们前赴后继的身影,深深震撼了她的心灵。"那一刻,我萌生了成为一名志愿者的强烈愿望。"李俊英回忆道。
2010年7月,当看到东坡区团区委招募志愿者的海报时,李俊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成为眉山市首位专职志愿者,同时担任眉山市基层志愿服务总站站长。此前在2004年学习的心理咨询知识,意外地为她打开了公益事业的大门。
一条热线温暖万千心灵
2011年,"李妈妈情感热线"正式开通。这条免费心理咨询热线很快在当地打响了名号。李俊英至今记得接到的第一个危机干预电话:一位因丈夫出轨而濒临崩溃的女性,甚至产生了同归于尽的念头。
"那几天我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电话旁。"李俊英说,"倾听、开导,帮助她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和父母身上。"当对方最终发来感谢短信时,李俊英更加坚定了走公益道路的决心。
一个协会撑起爱的天空
2012年,李俊英发起成立了"李妈妈爱心协会"。协会以"力所能及雪中送炭"为宗旨,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动:
助学行动:累计资助寒门学子53000余人次
敬老服务:定期为老人包饺子、理发、表演节目
抗战老兵关怀:记录英雄故事,传承红色记忆
特殊群体帮扶:为残疾人、困难老人提供生活帮助
永寿镇的小玲是受助者之一。这个失去双亲、与患病祖父母相依为命的女孩,在协会连续多年的帮扶下,最终圆了大学梦。"我们就像她的亲人一样。"李俊英说这话时,眼里闪着温暖的光。
一堂课守护女童未来
随着服务深入,"李妈妈情感热线"升级为"李妈妈课堂",服务范围从情感咨询扩展到:
女童安全教育(重点防性侵)
善孝文化传承
感恩教育
公益理念传播
"过去热线服务范围有限,现在课堂能让更多人受益。"李俊英介绍,截至目前,课堂已开课1100多次,惠及43000余人次。
十四年坚守的公益初心
十四年来,李俊英组织参与公益活动1100多次。面对外界"做公益有报酬""家里钱多"的误解,她坦然回应:"我不仅没有工资,还要自掏腰包。丈夫患癌期间,我们月收入仅4000多元,但依然坚持帮助他人。"
如今,李俊英身上有许多光环:全国优秀志愿者、四川慈善奖获得者、四川省三八红旗手......但她说:"最喜欢的还是大家叫我'李妈妈',这个称呼最朴实,也最温暖。"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李俊英常说的话,也是她十四年公益路的最好注解。在这条路上,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转载请注明出处。